×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5-11 05:30:07 浏览29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由本站作者精选网络热门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相关内容文章,以及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对应的信息,希望本章内容对您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分析

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分析深化对事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 下面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供您参考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x分厂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日15时30分,x分厂安排直氰工段一班人员加班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氰化钠大库到直氰氰化钠小库之间的氰化钠慎谨输送管道。一班班长寇某某在班后会上布置了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管道任务,并指定氰化岗位操作工王某某去氰化钠大库至直氰化钠小库之间的空中桥架上协助吊装氰化钠输送管道扰桐。16时左右,王某某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在未挂好安全带情况下直接上到空中桥架北端作业,导致本人从桥架上坠落至地面(桥架距离地面高缓孝坦度4米)。后送市中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王某某腰椎受伤。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王某某违章作业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且未挂好安全带时直接上到空中桥架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运转一班班长寇某某在高空作业前没有按照制度办理高空作业票证,没有制订相应安全防范预案;

2、分厂安全员屈某某对本单位高空作业票证监督不到位;

3、分厂未落实票证管理制度对高空作业疏于管理。

(三)、事故的性质

这是一起因违章操作引发的高空坠落事故。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x分厂立即组织学**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并将组织学**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2)x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本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通报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3)各生产单位要查遗补漏居安思危,利用班前班后会学**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好安全作业票证的办理、审核、建档工作。

(4)分厂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单项选择题

1、该起事故的性质是(C)

A.意外事故B.刑事案件C.违章操作D.非责任事故

案例二电石渣污染路面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x日早上,运输车辆豫U53xxx因所装电石渣含水量较大,造成厂外临时停车地点滴落大量糊状电石渣。供应科科长郭某某、祖某某上班发现此问题后督促供货商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供货商与运输车辆司机在未采取任何措施情况下穿行厂区道路直至卸车位置,致使大量糊状电石渣从车箱板处滴落造成xx公司厂区道路污染。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原因

1、供货单位在供应科相关人员指出存在问题后,仍未采取措施穿行厂区道路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供应科对供货单位已发生大量糊状电石渣滴落的情况虽进行了口头劝阻但采取措施不力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二)事故性质

这次事故是一起因采取防护措施不到位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供应科要加强供货单位管理,要求供货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石渣撒落造成路面污染;

2、供应科、保卫科要加强对电石渣运输车辆和厂区道路日常巡查,以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3、汛期降雨较多,电石渣供货单位及运输车辆要做好防雨措施,防止因下雨造成电石渣撒落污染环境。

思考题

1.如果由你来担任该事故的调查人员,请说说你开展工作的流程。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处理

(3)物证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

(5)证人材料收集

(6)现场摄影

(7)事故图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案例三物体打击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日17时左右,xx分厂安排维修工朱某某、王某某、刘某某维修石灰上料铲车铲斗。在焊接翻斗连杆销孔固定板对焊过程中固定板意外脱落,刘某某躲避不及砸在其左脚上造成左脚骨折的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分厂立即组织人员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维修工刘某某安全意识不强,在作业过程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违章作业和未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维修工在操作前,维修班长范某某对作业期间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辨识不到位,作业人员之间未能实施有效沟通,是造成事故的另一原因。

2、分厂对职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安全措施和劳保用品穿戴监管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又一原因。

(三)、事故的性质

经事故调查认定,该起事故类别为因违章作业、未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通报事故案例和防范措施,要求在x月xx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安环科。

(2)分厂督促维修班依据生产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3)分厂立即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一次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并将隐患排查情况在x月xx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安环科。

问答题

1.该起事故的事故类别?

答案:该起事故类别为因违章作业、未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案例四触电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日21时30分左右,x分厂二段电仪班主操唐某某在检查制酸电尘操作室1#配电柜空气开关时,由于操作失误造成触电,被在现场的制酸三班班长荆某某发现后及时施救,同时报告分厂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值班主操电工唐某某安全意识淡薄,在带电作业过程中思想不集中且无专业人员监护的情况下,冒险违章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电仪工段对电工作业期间“必须安排专人有效监护的规定”执行不力;平时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是造成本次事故主要原因。

2、分厂对夜间值班电工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三)、事故的性质

经事故分析及调查认定,该事故类别为违章冒险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并开展一次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活动,以书面形式于xx月xx日前上报安环科。

(2)分厂督促电仪工段组织全员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严格考核,以书面形式于xx月xx日前上报安环科。

选择题

1.下列(ABDE)因素会增大现场触电的危险性。

A.**B.高温C.木板地面D.移动式电气设备和可移动电线多E.金属设备多

案例五火灾事故

一:事情经过

201x年x月x日早上8:00,x化副产品岗位化验员刘某某、索某某上岗后开始称取样品进行分析,8:10分,索某某称样结束,将样品移至溶样间东通风橱内,开始溶样操作,当时室内一切正常,索某某返回仪器室内进行其它操作;8:13分,刘某某称样结束,在西通风橱内开始溶样,8:15分,在开通风橱开关时,通风橱内突然着火,刘某某立即切断电源并呼救,索某某赶到溶样间后,发现通风橱内已着火,室内充满浓烟,两人在进行必要处置后撤离现场。

二:事故调查

事后,安环科、保卫科、质检科联合对事故进行调查,初步认定:通风橱内长期用酸分析样品,造成可燃性气体聚集,是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通风橱及管道已使用六年以上,造成可燃物聚集,且一直未曾清理,是诱发火灾的另一主要原因。

岗位操作工未能了解操作前先通风后开电炉子程序,是诱发火灾的次要原因。

三:事故防范措施

1、定期对抽风橱进行清理,检查电源线路,维护保养设备。

2、了解探讨设备运行规律,制定切实可行岗位操作程序,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杜绝可防性安全事故发生。

选择题

1.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B.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D.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2.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ABCE)

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案例六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x年x月x日下午16:40分x分厂制酸二段炉前干燥管道压力指示失真,炉前副操焦某某在检查压力管道结束后,在电雾三楼烟气管道支架返回二楼平台途中,从距二楼平台2.8米处的支架上坠落,造成右手腕骨折,头皮擦伤,被副操赵某某发现报分厂厂长后立即送往市医院进行救治。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操作人员焦某某违章操作,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不全,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和安全帽;

2、x分厂安全员姬某某对本单位高空作业票证监督不到位,在高空作业时未办理高空作业票证。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班长在安排巡检补漏工作时没有强调注意安全,没有制订相应安全防范措施;

(三)、事故的性质

这是一起因违章操作引发的高空坠落事故。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x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本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通报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案例七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7.1:“x.x”事故经过:

x月x日硫酸分厂维修工负责x分厂大修期间一段炉前更换水箱任务,在水箱卸下后值班干部离开现场,交由维修工四人转移水箱,在转移过程中由于推动水箱人员和更换滚杠人员视线存在盲区,造成更换滚杠人员彭某某右手拇指挤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

1、作业人员彭某某自我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包片干部未做好职工安全防范教育且未全程监护,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3、xx分厂安全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案例7.2:“x.x”事故经过

x月x日下午,xx分厂浸金工段对酸浸**机底流软管泵软管进行更换,在软管泵打反转过程中,维修工贺某某站起时未站稳将左手按入软管泵泵腔观察孔处,被转动的软管泵压棍将其左手打伤,造成左手手掌骨折。

事故发生的原因

1、作业人员贺某某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

2、软管泵泵腔观察孔安全防护设施损坏,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分厂未组织维修工学**软管泵安全操作维修知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案例7.3:“x.x”事故经过

x月x日15:00左右原料班5号铲车司机董某某在x分厂装矿,在装好矿倒车时铲斗下落挂住转矿车车箱板,当时转矿车司机杨某某站在驾驶室上面没站稳,摔倒在驾驶室车厢板上,造成转矿车司机杨某某脊椎损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

1、5号铲车制动故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铲车司机董某某对装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估计不足,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铲车班长建某某未按时对铲车进行维护保养,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各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本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通报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记录、签名表等材料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2、各分厂要组织对软管泵等各种运转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3、生产科组织铲车班全员学**事故案例,进一步完善铲车安全操作规程,对铲车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4、各单位要组织人员认真学**以上事故案例,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5、各单位要加强干部员工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做到“四不伤害”

案例八灼伤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x年x月x日14时50分,制酸二段班长顾某某巡检时发现二段酸浸槽搅拌缺一根皮带,随即停止刮板机、酸浸搅拌并安排维修

闫某某、郭某某查看皮带型号。维修人员在确认皮带型号后撤离现场做更换前的准备工作时,由于刮板机短暂停车积存的热渣和酸浸槽内液体混合后瞬间产生大量热蒸汽从酸浸槽观察口喷溅出来,将正在撤离现场的维修工郭某某双臂、腹部灼伤。

二、事故原因

1、酸浸槽观察口用泥巴进行封堵,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维修工郭某某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是造成事故的另一原因;

3、分厂对酸浸槽观察口开设位置和用泥巴进行封堵的**惯性违章状态熟视无睹,平常的隐患排查流于形式为本次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事故防范

1、各分厂要汲取本次事故教训,对所有设备安全设施、附件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建立定期检查台帐,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安环科将对各分厂排查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2、各分厂要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集中学**近期安全环保通报,按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自查自纠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于x月x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安环科。

3、各分厂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加强各岗位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公示制度建设和员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培训,并将整改情况于x月x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安环科。

该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该事故调查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处理

(3)物证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

(5)证人材料收集

(6)现场摄影

(7)事故图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案例九中毒、灼伤事故

一、事故经过

x月x日上午9时05分,x分厂陶机岗位主操周某某在陶机洗车过程中观察压力表时,硝酸管道与压力表连接处腐蚀破裂,周某某被溅出硝酸灼伤面部、颈部的安全事故。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1)x分厂安全管理不到位,陶机岗位配酸流程防护措施不完善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x分厂对员工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不到位是本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3)陶机岗位主操周某某安全意识不强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另一原因。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各生产单位要在检(维)修前必需对检(维)修场所、部位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组织参加检修人员进行培训学**。

2、在进入危险(特殊)场所作业时必须按安全规定正确穿戴好与作业环境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3、各分厂要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对所有设备安全设施、附件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建立定期检查台帐,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十物体打击事故

一、事情经过

201x年x月x日下午14时30分,x分厂原料班卫生员黄某某在料场推斗车倒渣时,车轮脱轨碰住左腿,由于疼痛本人下意识蹲下时,斗车车把下落,造成左肩锁骨骨折的安全责任事故。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1、x分厂原料班卫生员黄某某违章操作是本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x分厂原料班未对作业器具进行危险源辨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是本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x分厂原料班对天天工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不到位是本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二)、事故的性质

这是一起因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违章操作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x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通报本次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落实情况于x月x日17时前上报安环科。

2、各生产分厂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学**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专项台账登记建档工作。

3、各生产分厂要汲取本次事故教训,有针对性的开展“三级”教育培训和相邻岗位危险源辨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工作,坚决遏制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案例5

某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冷轧产品、热镀锌产品等。主要生产过程是用吊车从热轧原料库内把要轧制的钢卷依次吊放到轧机的入口步进梁上。在此生产过程中,同步完成钢卷宽度和外径测量、拆除捆带;之后,将钢卷送至开卷机,钢卷在开卷机上开卷后,经双切剪切掉带钢头部不合格的部分,再由夹送辊送到闪光焊机处,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焊接后的带钢,通过入口进入酸洗槽前的拉伸矫直机,经拉伸矫直机破鳞并改善带钢板形后,进入酸洗槽除去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酸洗后的带钢经过漂洗槽漂洗后送入热风干燥器烘干。经过酸洗、漂洗、烘干后的带钢通过出口送到切边剪。在切边剪处,根据上下工序的生产要求,带钢可以切边或不切边。经过切边剪后的带钢通过冷连轧机轧前活套进入冷连轧机。

用于生产冷轧产品的钢卷,按照预定的热处理制度在罩式退火炉中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退火后的钢卷完全冷却后(≤40℃),用汽车运送到成品库,包装入库。

用于生产热镀锌产品的钢卷,由吊车吊运到连续热镀锌机组的钢卷鞍座上。钢卷在鞍座上人工拆除捆带,由开卷机开卷,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焊接后能带钢,经碱洗、碱刷洗、漂洗并烘干处理后进入退火炉段。在退火炉段,带钢经预热、加热弊早、均热、冷却和均衡等工艺处理后进入锌锅镀锌。镀锌后的带钢,经过光整、拉矫等处理后进行分卷,卷好的钢卷由卸卷小车卸卷,在鞍座上完成称重、打捆,由钢卷车送到熟镀锌成品库,经人工包装后入库存放。

为满足生产需要,在冷轧车间布置了用于生产的动力设施及各种设备,包括煤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电力线路、桥式起重机8台和各种辅助设施等。

1.请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分析上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

参考答案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热轧原料吊装:电危害、噪声等。

(2)开卷及焊接: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物质等。

(3)酸洗、烘干: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

(4)冷轧:噪声、电危害。

(5)钢卷退火、入库:高温物质。

(6)热镀锌:电危害、噪声、人工拆捆造成的运动物危害、粉尘、非电离辐射、高温物质等。

(7)动力设施:电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开卷及焊接:一氧化碳中毒等。

(2)酸洗、烘干:酸雾、酸腐蚀。

(3)热镀锌:一氧化碳中毒、碱腐蚀。

(4)动力设施:煤气中毒、爆炸。

2.为防止该企业职工发生职业性耳聋,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1)通过工艺改造降低轧机噪声。

(2)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加强噪声隔离措施。

(4)定期检测噪声强度。

(5)加强个体防护。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监控职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相关知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 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核卜乱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改档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案例59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19:30,某省某厂TNT生产线硝化车间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TNT是一种烈性炸药,由甲苯经硝硫混酸硝化而成。硝化过程中存在着燃烧、爆炸、腐蚀、中毒四大危险。硝化反应分为3个阶段:一段硝化由甲苯硝化为一硝基甲苯(MNT),用四台硝化机并联完成;二段硝化者雹由一硝基甲苯硝化为二硝基甲苯(DNT),用二台硝化机并联完成;三段硝化由二硝基甲苯硝化为三硝基甲苯(TNT),用11台硝化机串联起来完成。

化学反应式如下:

CH3C6H5 + HNO3 + (H2SO4) ─→ CH3C6H4(NO2) + H2O

CH3C6H4(NO2) + HNO3 + (H2SO4) ─→CH3C6H4(NO2)2十H2O

CH3C6H4(NO2)2 + HNO3 + (H2SO4) ─→ CH3C6H2(NO2)3+ H2O

三段硝化比二段硝化困难得多,不仅反应时间长,需多台硝化机串联,而且硝硫混酸浓度高,并控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因而生产危险性大。这次特大爆炸事故就是从三段2号机(代号为III_2+)开始的。

发生事故的硝化车间由3个实际相连的工房组成。中间为9m×40 m×15 m的钢筋混凝土3层建筑,屋顶为圆拱形;东西两侧分别为8 m×40 m和12m x 40m的2个偏厦。硝化机多数布置在西偏厦内,理化分析室布置在东偏厦内。整个硝化车间位于高3 m、四周封闭的防爆土堤内,工人只能从涵洞出入。歼橡爆炸事故发生后,该车间及其内部40多台设备荡然无存,现场留下一个方圆约40 m、深7m的锅底形大坑,坑底积水2.7 m深。

爆炸不仅使本工房被摧毁,而且精制、包装工房,空压站及分厂办公室遭到严重破坏,相邻分厂也受到严重影响。位于爆炸中心西侧的三分厂、南侧的五分厂、北侧的六分厂和热电厂,凡距爆炸中心600 m范围内的建筑物均遭严重破坏;1200 m范围内的建筑物局部破坏,门窗玻璃全被震碎;3000 m范围内的门窗玻璃部分振碎。在爆炸中心四周的近千棵树木,或被冲击波拦腰截断,或被冲倒,或被削去半边树冠。

爆炸飞散首改帆物——残墙断壁和设备碎块,大多抛落在300 m半径范围内,少数飞散物抛落甚远,例如,一根长800 mm、Φ80mm的钢轴飞落至1 685 m处;一个数10 t重的钢筋混凝土块(原硝化工房拱形屋顶的残骸)被抛落在东南方487 m处,将埋在地下2m深处的Φ400mm铸铁管上水干线砸断,水溢成河;一个数10 公斤重的水泥墙残块飞至310 m远并砸穿3分厂卫生巾生产工房的屋顶,将室内2名女工砸成重伤。

据统计,这起事故中死亡17人、重伤13人、轻伤94人;报废建筑物约5万m2。严重破坏的5. 8万m2,一般破坏的17.6万m2;设备损坏951台(套),直接经济损失2266.6万元。此外由于停产和重建,间接损失更加巨大。

根据对生产设备内的炸药量的测算,并从建筑物破坏等级与冲击波超压的关系,以及爆炸坑形状和大小的估算,确定这次事故爆炸的药量约为40t TNT当量。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原点

事故发生后,由企业主管部门、政府劳动部门和工会劳动保护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由于这起事故已使原来的工房和设备全被炸毁,现场已变成一个大而深的坑,且有积水。因而,尽管调查组专家反复勘察了事故现场,但找到的物证很少,仪表及记录纸残缺不全,这就给确定事故原点和分析事故原因造成很大困难。好在当班的34名工人中,尚有17名幸存,经反复查询,他们提供了发生事故前的生产情况和事故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这对调查进展很有帮助。调查组结合当事人口述笔录,查证了许多有关图纸和资料,做了一些模拟试验,并从工艺技术、生产管理、设备状况、原材料质量、生产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终确定并证实了事故原点——即最先发生燃烧爆炸的设备是三段2号机分离器。主要依据是:

(1)当事人口述。III-2+机操作工自述,他于19:00从生产设备内取出硝化物和废酸样品,送到理化分析室,约19:15返回本岗位,发现Ш-2+机分离器冒烟,就按规定打开分离器雨淋装置和硝化机冷却水旁路阀进行降温,然后去仪表控制室找班长报告情况。

(2)班长证词。班长承认19:15左右III-2+机操作工向他报告分离器冒烟,他就带领另两名工人来到硝化工房,看到III-2+机分离器冒烟很大,就指挥工人打开机前循环阀和加入浓硫酸,以进一步降温。但此措施没有奏效,工房内已硝烟呛人,便和其他人退到工房门口,接着就看见从分离器沿口与上盖之间向外喷火,心想“不好了”,便立即向防爆土堤外面跑去,刚出涵洞,身后“轰”地一声就爆炸了。

(3)有关人员旁证。III-10+机操作工证实,他于19:15从分析室送样品回来,看到III-2+机分离器冒烟,就走过去问III-2+机操作工:“温度高不高?”回答:“不太高”。他就回到本岗位。后来看到班长指挥几个工人采取降温抑烟措施。但硝烟越来越大,他就退到工房外面,一看到着火,就从附近涵洞跑出防爆土堤。

(4)物证。从炸塌了的仪表控制室内找到了一些综合记录残片、经补贴复原后显示的数据证明,当天19:00左右三段硝化机硝酸浓度过高。工艺规程规定,Ш-2+机硝酸浓度为1.0%~3.5%,而记录为7 .9%;工艺规定III-4+,III-7+机为2. 0%~4 .0%、而记录上III-5+机为12 .6%,高出工艺规定二、三倍。这就造成工艺混乱、最低凝固点前移,反应最激烈的机台为III-2+机,这就为III-2+机最先冒烟、着火和爆炸提供了确凿的物证。

(5)从爆坑形状分析。从爆坑测绘图可知,最深处等高线呈鞋底形,口部呈鸭梨形、其主轴线与硝化机布置主轴线呈大约5°夹角,这就说明起爆原点在三段硝化前几台机。根据工人所述冒烟、着火现象,确定为Ш一2+机。它最先爆炸,其冲击波使以后各机台发生不同程度位移,随即发生殉爆。尽管各机台几乎是同时爆炸的、但爆炸前的有规则位移使留下的爆坑呈倾斜状态。

2.事故原因

调查组采用故障树分析法查找事故原因,很见成效。专家们把硝化过程中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事故的条件按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程序方框图。它表明了导致事故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逐项查明各种因素的状态及影响程度,排除非相关因素,保留相关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一步探细查微,直至确认引发事故的原因。

经过对图中逐项分析,排除了一些非相关因素,如冷却蛇管漏水、冷却水中断或不足、搅拌器故障、仪表失灵、原料含杂质等,留下少数相关因素,可理出两条“事故因果链”,如图5—1所示。

在第一条“事故因果链”中,关键是投料比例不正确、工艺条件紊乱,它是由硝酸浓度过高引起的。这时硝化反应激烈,硝化机内反应不充分的反应物被提升到分离器内继续反应,而分离器内既无冷却蛇管,又无搅拌装置,容易造成硝化物局部过热而分解、着火。经调查,这次事故之前就有这种现象。事故当日白班生产已发现Ш-6+、III-7+机硝酸阀泄漏,2班于16:30接班后,由仪表工于17:00进行了修理,但已漏入硝化系统中的硝酸使反应液硝酸浓度过高,Ш-2+机内硝酸含量达7.09%,比工艺规定的1%~3.5%高2~3倍,这就导致工艺条件紊乱,局部高温分解,最终可能引起硝化物着火、爆炸。

在第二条“事故因果链”中,关键是反应液接触意外可燃物,如机内掉入油棉纱、润滑油、橡胶手套或橡胶垫圈等,它们会与混酸中的硝酸发生强烈氧化反应而冒烟、着火。经仔细调查。这次事故前并无棉纱等掉入。但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分离器沿口与上盖之间的填料用的是不符合工艺规定的石棉绳。它与高温高浓度的硝酸混酸接触。可能成为引发事故的火种,前面提到,工人为降温抑烟,曾向机内加了大量浓硫酸,这就使酸与石棉绳的接触机会增多了。

关于不符合工艺规定的石棉绳问题。据查是某年某月设备大修时换上的,通常石棉绳是不可燃的、但从爆炸事故现场找到的石棉绳残段和工序小库房中使用剩下的石棉绳、均能用火柴点燃。经该省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分析检验证明,这种石棉绳中只含有50%石棉、其余为可燃纤维和油脂。为了证明此石棉绳与硝酸混酸的作用、调查组专门做了模拟试验,证明此种石棉绳与工艺规定浓度的硝硫混酸作用,反应激烈,冒大量黄烟,温度由110℃上升到150℃。使用这种石棉绳完全有可能引起硝化物着火。而用符合工艺规定的石棉绳做对照试验,几乎不发生反应。

调查组还找到了III-2+机分离器起火后火势蔓延扩大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硝烟排烟管传火;二是通过低矮的木屋面板传火。

由着火而转化为爆炸。主要是没有及时采取紧急安全放料措施。按规定硝化机应有遥控、自动、手动3套安全放料装置以备万一着火的紧急情况能及时打开安全放料装置,将物料放入安全水池。但这个厂是个历史悠久的老厂、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工房低矮,生产自动化程度低,本质安全条件差、硝化机上没有自动安全放料装置、着火后操作工和班长也没有及时手动放料。以致由着火转化为爆炸。

综上所述,可将这次事故的原因概述如下:事故的起因是III-6+、III-7+机硝酸阀泄漏造成硝化系统硝酸含量过高,最低凝固点前移。致使III-2+机反应激烈而冒烟,此时由于高温高浓度硝硫混酸与不符合工艺规定的石棉绳(含大量可燃纤维和油脂)接触成为火种,引起III-2+机分离器内硝化物着火;或者可能由于分离器内反应激烈,局部过热,引起硝化物分解着火。着火后因硝化机本质安全条件差、没有自动放料装置,工人也没有手动放料,以致由着火转化为爆炸。同时,这次事故与工厂管理方面的漏洞有很大关系,领导对安全重视不够;生产工艺设备上问题多,解决不力;工人劳动纪律差、有擅自脱岗现象;再加上使用了不符合工艺规定的石棉绳等。因而这起特大爆炸事故是一起在本质安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发生的责任事故。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1.直接责任

(1)三段2号硝化机操作工牛某,在发现了三段2号机分离器冒烟后,虽然打开了雨淋阀和旁路冷却水阀降温,但在发现分离器冒火后,没有采取向安全水池放料这个关键措施就跑出现场,以致火势蔓延,引起爆炸,因此,牛某对这起事故应负直接责任。经研究给予他开除厂籍、留厂察看处分,建议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硝化二组当班班长张某,在得知二段2号机分离器冒烟后、虽然指挥工人采取了一些降温措施,但当分离器着火后,没有督促机手打开硝化机安全放料开关,也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而是喊撤,以致大家跑离现场。他对这次事故也应负主要责任,经研究给予他开除厂籍、留厂察看处分,建议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间接责任

(1)二分厂厂长刘某,作为二分厂生产组织者和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TNT生产线某年年底停产,次年2月1日恢复生产后,准备工作不足,生产、工艺、设备长时间不正常,开工9天就停产和维修7次。单机停料频繁,换修阀门、衬垫、冷却排管多次。他对这些问题重视不够,解决不力;又擅自中断了夜间干部值班制度;二分厂职工劳动纪律松弛,脱离岗位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纠正,因此,他对这起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经研究给予他撤去分厂厂长职务、留厂察看处分。

(2)总厂厂长金某,虽任厂长才15天,但这起爆炸事故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他作为总厂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应对这起事故负间接领导责任。经研究给予他行政记大过处分。

(3)总厂主管生产和安全的副厂长李某,作为企业主管生产、安全的负责人,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4)事故调查中发现硝化机分离器与沿盖之间使用的填料是可燃的石棉绳,这是引起分离器着火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这种石棉绳被使用的人对这起事故负有间接责任,应进一步追查,并给予政纪处分。

(5)该厂TNT生产线始建于日伪时期,解放后虽经多次改进,但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自控水平低、事故隐患严重的情况日趋突出,工厂和主管部门多次向上级报告,要求进行安全技术改造。但直到事故前3年才批准改造方案,事故前1年才批准投资。就在新生产线已开始建设,旧生产线即将退役的时候,发生了特大爆炸事故。因此,上级公司和上级有关部门也应对这起事故负一定的责任。

关于安全生产的典型案例介绍

安全生产 需要我们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没有安全我们的生产工作也是无法进行的。下面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宽唤悉典型案例,望君引以为戒。

安全生产典型案例一

2014年11月25日7时许,万达公馆项目施工现场,鸿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架子工张××在拆除脚手架施工过程中,所系安全绳断裂,失足坠落,至张××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鸿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有关人员有意瞒报了该起事故。

经黄岛区政府事故调查组调查后认定:鸿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违反《安全生产法》(2002年)第三十七条规定,没有对从业人员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形成严格的检查检验制度,导致工人使用的安全绳未经确认完好就投入使用,同时未按规定在拆除作业的脚手架下搭设安全平网。在事故发生后未依法上报,违反《安全生产法》(2002年)第七十条规定,构成瞒报事故。

针对以上严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依法做出以下行政处罚:

青岛市安监局根据《生产安全事故 报告 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对鸿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贰百万元整的行政处罚;对鸿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青岛地区主要负责人处以罚款人民币叁万陆仟元的行政处罚;对鸿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万达公馆项目负责人处以罚款人民币贰万捌仟捌佰元的行政处罚。

黄岛区城建局采取了对万达公馆项目全面停工整改 措施 ,对项目涉及的有关投资、总包、监理公司通报批评,对上述单位及有关人员进行了扣分处理,并对负有责任的鸿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作出了清出建筑市场的处理。

上述罚款均依法缴纳到位。

安全生产典型 案例二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慎乎2·4”伤害事故案

2015年2月4日,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位于黄岛区的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201罐区东侧进行管道焊接作业时,电焊作业点附近的含油污水井发生爆炸,爆炸压力波掀起的水泥盖板将一名工人砸伤致死,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根据黄岛区政府事故调查组调查后确认的事故原因及责任,黄岛区安监局依法对相关单位做出以下行政处罚: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对施工组织不力,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超范围用火作业的安全隐患监督检查不到位,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四十一条的规定。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罚款人民币贰拾伍万元的行政处罚。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用火审批不严,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外协队伍的安全监管不力,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四十一条、四十五条的规定。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出罚款人民币贰拾伍万元的行政处罚。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驻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胡××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超范围用火、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安全隐患监督检查不到位,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第(五)项的规定。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链野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胡××作出处上一年年收入30%,即人民币壹万零八佰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上述隐患已整改完毕,并足额缴纳了罚款。

安全生产典型案例 三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6·18”物体打击事故案

2015年6月18日,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施工队在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硫磺装置施工工地拆除脚手架时,发生一起物体打击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0万元。

根据黄岛区政府事故调查组调查后确认的事故原因及责任,黄岛区安监局依法对相关单位做出以下行政处罚: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混乱,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对安全监护人员的职责、监护范围没有明确界定,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四十一条规定;在拆除脚手架作业过程中没有在架体外围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防护,违反《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JGJ59-2011)第3.5.1条和《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硫磺回收及改造脚手架施工方案》第7.14条的规定。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罚款人民币贰拾伍万元的行政处罚。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包方对承包单位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不善,没有尽到安全管理、协调、监督职责,对施工单位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按国家规定和方案要求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防护的事故隐患没有督促进行整改;没有督促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做好现场管理,明确安全监护人员的职责和监护范围。违反了《安全生产法》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其作出罚款人民币贰拾伍万元的行政处罚。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驻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胡××没有督促检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第五项的规定,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作出处上一年年收入30% ,即人民币壹万零八佰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一)

案例:某植物油加工厂生产采用的是油脂浸出工艺,以先进的化工萃取法提取大豆油脂,生产工具有机械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等,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 m2,在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厂安全主管甲给全厂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培训,讲述了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致因理论等。甲指出,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比如,植物油浸出过程中,植物油临时储罐的储油量很大,构成重大迹首知危险源;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甲进一步解释说,危险的程度姿消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也就是说,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越大,生产系统的危险度就越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比如,减少植物油加工原料(大豆)储存区的原料储存量可以降低储存区的事故严重性,再比如,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为了降低成品油储罐区的风险,应将大的储油罐改造为多个小储油罐,即当需要储存5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1000t储罐的风险小。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所以浸出厂房的安全出口最少应有(B)。

A.1个B .2个C .3个D.3个以上

2.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B. 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D. 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多项选择题

1.厂安全主管甲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D)。

A.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B.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C.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芹银数

D.当需要储存5 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l000t储罐的风险小

2.根据厂安全主管甲对危险度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关系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 当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定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增加l倍,系统的事故风险度就增加1倍

B.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

C.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D.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减小

3.“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当储罐的容积一定时,罐内装的植物油越少,罐的事故风险度越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B、D)。

A.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大

B.罐内植物油少到一定程度时,植物油蒸发的气态物质占有较大空间,这些气态物质发生事故的风险度比植物油发生事故的风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下储罐的事故风险度未必小

C.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D.储罐事故发生风险度不只与植物油的多少有关,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所以仅由储存植物油的多少判断储罐事故风险度是不全面的

知识链接: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2、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企业生产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引起作业人员急性中毒,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在生产过程中,凭着对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可制定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如果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就可能发生事故。

事故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和其他类隐患等。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 = 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B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祸,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脸源;原油储罐的呼吸阀已经损坏,当储罐储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阀损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是危险源;一个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SARS,因此携带SARS的人是危险源。

(五)重大危险源

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一2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的解释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一2000)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临界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规定的临界量是不同的。无论是重大危险源的范围,还是重大危险源临界量,都是为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在综合考虑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人们对安全与健康的承受水平和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后给出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事故控制能力的增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有关规定也会发生改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案例52

一、事故背景与经过

南方石油公司打2号预探井,该井位于我国南方某市郊区,周边地势平坦,该井口周边2 km范围内有居民7 800余人,井口与周边居民住宅距离不足60m。设计井深550m,目的层为上第三系上新统茨营组第三段气层,不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该井由北方石油勘探局钻探公司660钻井队承钻。该井钻井工程设计单位是北方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所,该设计的审批部门是南方石油公司勘探开发分公司。

2号预探井于11月22日开钻,11月29日二开钻进。12月1日钻至井深491m后,按设计要求下钻取芯。取芯钻进至498 80 m后起钻,未发生异常现象。12月1日22:30再次下钻到井底,因下钻时疏忽,钻具未按设计要求将回压阀组合到钻具中。石油公司监督虽已发现这一问题,但以剩余进尺不多为由,未下达立即起钻更换钻具组合的指令,致使这一重大隐患未能及时消除。12月2日凌晨1:20钻至井深550 m完钻,循环至2:10后开始起钻。当时钻井液密度、黏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井口无任何异常显示。当2:50起出第3柱钻具,正在起第4柱钻具时,发现钻井液从钻具内突然涌出,井喷随之发生。井队抢接回压阀失败,井喷失控。喷至7:00,井下压力开始减弱,660钻井队立即抢接上回压阀和方钻杆,井喷得到控制。井喷失控约4个小时,险情于7:30解除,随后恢复正常施工。井喷期间,风力1~2级,喷出的天然气和泥浆随风向扩散。

井喷发生后,北方石油勘探局和南方石油公司主要领导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配合下,采取了设立警戒线、向地方政府报告、疏散周边群众等一系列措施。

整个抢救过程中,疏散村民3 000多人,没有造成火灾等二次事故的发生,没有人员伤亡。

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其他因素:

为防止起钻过程发生井喷,工程设计要求“每起一个立柱灌满一次泥浆”。而在实际操作中,实行“两柱一灌”,致使灌中逗浆时间滞后;同时,在岗人员经验不足,加上夜晚不易观察,不能准确判断实际灌浆效果。

工程设计要求.二开后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要安装在钻头的上部。钻至491~498.80m井段取芯时,因取芯钻进需投球割芯,故必须将回压阀从钻具组合中拆除。取芯结束后,又重新下钻到井底,但此时忘记将回压阀组合到钻具组合中,而是将回压脚安装到方钻杆保护接头下,当钻井完毕起钻时,回压阀随同方钻杆一同卸下,使得钻具组合完全不具备内防喷功能。以致完钻起钻发生气浸时,井下流体顺利进入钻具内,加之该井系550 m的浅井,流体上升行程短,一经发生气浸,短时便可形成井涌,并迅速造成井喷。

井口安装了全封和半封防喷器,但不具备剪切功能。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井内液柱压力不能有效平衡地层压力,从而导致气浸和井涌。

为防止起钻过程发生井喷,工程设计要求“每起一个立柱灌满一次泥浆”,而在实际操作中,实行“两柱一灌”,致使灌浆时间滞后。同时,坐岗人员经验不足,加上夜晚不易观察,不能准确判断实际灌浆效果。使得井筒内、钻具内液柱压力低于井下地层压力,从而造成气体浸入钻具造成井涌。

(2)未按设计要求组合钻具,是造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工程设计要求,二开后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要安装在钻头的上部。钻至491~498.80m井段取芯时,因取芯钻进需投球割芯,故必须将回压阀从钻具组合中拆除。取芯结束后,又重新下钻到井底,但此时忘记将回压阎腊败组合到钻具组合中,而是将回压阀安轮培颤装到方钻杆保护接头下,当钻井完毕起钻时,回压阀随同方钻杆一同卸下,使得钻具组合完全不具备内防喷功能。以致完钻起钻发生气浸时,井下流体顺利进入钻具内,加之该井系550 m的浅井,流体上升行程短,一经发生气浸,短时便可形成井涌,并迅速造成井喷。

(3)现场监督管理不严,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钻井过程中,南方石油公司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随意降低工作标准,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660钻井队违反灌浆规定,擅将“一柱一灌”改为“两柱一灌”,甲方监督未及时制止;完钻钻具组合缺少井下回压阀,南方石油公司监督已经发现,却未能果断下达起钻变更钻具组合的指令。致使这些重大隐患未能及时消除,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

三、防范措施

(1)钻井队必须配齐所有内防喷工具。二开后各趟钻具人井,必须在钻头处安装回压阀。

(2)钻井队除应配备远程控制台外,还必须同时配备使用司钻控制台,确保井下突现异常时,限度缩短关、封井时间。

(3)采用连续灌浆,并配备使用专用小型灌浆罐,提高泥浆灌人量的计量精度。

(4)起钻前,充分循环泥浆3周以上,先短起2~3柱,静止一段时间再下至井底,循环测试后,确信井下无气体侵人方可正式起钻。

(5)安装剪切式闸板防喷器。

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和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