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觉得律师离河南省鲁山县律师我们很远,现在村里有了法律顾问,遇到心里拿不准河南省鲁山县律师的事群众都愿意听听法律顾问的意见。”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赵村乡三道庵村党支部书记武学新说。地处深山的三道庵村刚刚在村法律顾问李士鹏的帮助下解决了荒山承包和土地确权的问题,避免了一场群体性纠纷。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7年9月4日,司法部公布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其中有一项要求是到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平顶山市已经提前一年多完成了这个目标。 2017年3月份,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基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平顶山市司法局召开了全市律师管理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动员大会,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并把新华区和宝丰县作为推进试点。4月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平顶山全市推开。
“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律师资源分配不均衡。”平顶山市司法局局长徐渊说。针对这一现实难题,平顶山市司法局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后决定,把广大优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纳入法律顾问队伍,同时,通过分区分片的方式配置律师资源——协调律师资源富余的县区支援资源相对缺乏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协商一致、合理配置与适当调配相结合”的原则,由村(社区)组织与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签订法律顾问服务协议。
截至2017年9月份,该市有323名律师和15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到2248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其中贫困村有485个。每个村(社区)都挂着包括法律顾问姓名、联系电话、咨询电话等信息的公示牌,且每名法律顾问都与所服务的村(社区)签订了服务合同,全市农村(社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让一块牌形成一种机制
“身边有了法律专家,我这老上访户的问题都解决了。”叶县廉村镇台李村的代老汉对村里的法律顾问连连称赞。他因一起简单的邻里纠纷成了老上访户。“签约”该村的法律顾问李亚辉听说了他的遭遇,劝他走法律途径,帮他申请了法律援助并亲自代理此案。经多次走访协调,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做通了双方的工作,达成了调解协议,代老汉心头的一个大结终于解开了。
在所有村(社区)显眼位置悬挂法律顾问公示牌,是平顶山市司法局保证法律服务到群众身边的第一步。为了让一块牌尽快形成高效便捷的服务机制,该局还指导每一位法律顾问签订了服务合同。根据合同约定,每名法律顾问坚持“公益奉献,服务民生”的原则,每月到村(社区)服务累计至少8小时,每年开展法律讲座不少于两次,要积极为村(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村(社区)重大合同签订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河南省鲁山县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河南省鲁山县律师;开展法治宣传。
为进一步促进法律服务工作便民高效,平顶山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断强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思维,建立了市、县、村三级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宝丰县还建立了“宝丰律师在线”微信平台,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代理辩护等职能集成上线,及时推送有关法律信息,对村(社区)的合同、招标等提出法律建议,即时回应群众的法律咨询和诉求。
让群众用法律解决问题
去年夏天,河南龙云律师事务所主任南小河带领本所律师到鲁山县张官营镇南王庄村,为这个贫困村进行了一次“法律体检”。了解到该村与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方存在渣土占地纠纷后,当即进行现场调查、走访,为村干部和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意见,代为起草法律文书,引导村民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有事儿找法律顾问,正在成为咱这儿城乡群众的一种新风尚。”平顶山市司法局律师公证科副科长刘克成说,不紧急的问题,群众可以打电话咨询,遇到重大情况、突发群体事件等,法律顾问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合理合法争取自己的利益,力争不出村就能解决问题。
截至目前,该市农村、社区的法律顾问共接受群众咨询1万余人次,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6000余次,起草法律意见1000多份,举办法治知识讲座500余场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多件,提供法律援助等其他法律服务400多件,受益群众近6万人。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以来,平顶山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平顶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庚倜说,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要持续完善机制,强化培训,优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着力打造鹰城公共法律服务品牌,让群众把法律挺在前边。(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聪利)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