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君盟律师事务所李宏道

河南君盟律师事务所李宏道(河南君盟律师事务所李宏道律师简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5 08:18:09 浏览1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河南君盟律师事务所李宏道,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开创并成就伟大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并以此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能。这四种精神品质与伟大建党精神,吹响了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冲锋号,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自信自强”是人民干事创业的精神动能,内里包含人民对个人能力品质的高度认可,是个体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达致理想目标的精神元素。如果说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奋斗目标的高度认同与自我肯定,使个人乐于并善于去从事神圣的事业和追求理想的目标,那么自强则凸显了自信基础上发愤图强、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义,含有决意自我敦勉的志向性因素。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能够使人民生发起一种向着理想、向着目标奋勇前行的力量,也能够使人民在遇到危机和挑战时不丧失应有的信心,产生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和“越是困难,越要向前”的力量。自信自强不仅是中华民族创造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精神动能,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确证。只有既自信又自强,才能汇聚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才能创造历史的伟业。

“守正创新”是人民创造辉煌业绩必备的精神之核,内里包含人民坚守正道、弘扬正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创新局面、创造新成果的精神元素,本质上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之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局面所呼唤的精神品质。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连续性文明的典范,之所以能够在“为往圣继绝学”的同时“为万世开太平”,发展起一种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且充满无限活力和发展生机的文明体系,与我们民族守正创新的文明品格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就百年伟业,并呈现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胜景,也是与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永远是共产党人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保障。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使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踔厉奋发”是人民集中精力、奋斗进取的精神呈现,内里包含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元素,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永不懈怠、永不满足的状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是这种精神状态的集中写照。中国历史上有用“踔厉风发”和“踔厉奋发”来形容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的精神气象的实例。韩愈在为柳宗元所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形容柳宗元的文章议论“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清代张廷玉在为明代李文忠作传时称颂李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清代邵大业在《童二树画梅歌》中用的是“踔厉奋发”,其中有诗句“踔厉奋发初挂敌,卒收险怪归中庸”。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一文中讲到“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不管是“踔厉风发”,还是“踔厉奋发”强调的都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干事创业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气可鼓而不可泄,精神须振奋才能提供人生的正能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唯有踔厉奋发、不断进取才能达到理想目的。

“勇毅前行”是人民实践品格的价值呈现,内里包含人民勇敢坚毅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的精神元素,勇毅前行的人,是道不改、志不变、行动不停步的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河南君盟律师事务所李宏道?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讲道:“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深刻诠释了勇毅前行的思想精义。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称。事业是神圣的,任务是艰巨的,必须大力弘扬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并以此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精神和意志品质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创造不负历史、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新辉煌。

自信自强、守正创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四种精神品质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彼此连接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精神价值体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诸多精神理念和伦理美德的全面继承和发展,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断时代、迈上新征程所需要培树并大力弘扬的精神品质。大力弘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共独到价值,具有极共重要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王泽应《大力弘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信自强”能够在人民干事创业的时候提供精神动能,让他们纵使遭遇困难也不丧失信心。

B.创造辉煌业绩必须“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句,创新则让人在正确道路上行稳致远。

C.人民不懈怠、不满足,体现在精神上就是“踔厉奋发”的状态,其内在包含着他们的积极进取。

D.“勇毅前行”呈现的是人民勇敢坚毅向着既定目标迈进的实践品格,是中华民族推崇的品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信是人民对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自强凸显了自信基础上发愤图强、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义。凝聚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力量,需要既自信又自强的精神。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的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局面,体现我们对“守正创新”的呼唤。

C.中国古代在形容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的精神气象时,有时用“踔厉风发”,有时用“踔厉奋发”,表述略有不同,但都强调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D.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第一次深刻诠释了勇毅前行的思想精义,当下,勇毅前行也是我们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挑战的武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能看出当今时代一定程度上缺乏这四种精神。

B.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连续性文明的典范。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就百年基业且百年风华正茂,都得益于守正创新精神,事实证明,只要“守正创新”、就能创造辉煌。

C.从文章中选录的韩愈、张廷玉、邵大业、孙中山的诗文中可以看出,“踔厉奋发”一直是一个用来形容个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状态的词语,现在用来描述时代精神体现创新。

D.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四种品质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因而能彼此连接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精神价值体系,在当下和未来发挥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4.根据原文内容,在人民干事创业的时候,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分别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4分)

5.中国古今文论讲求“析义理于精微之蕴”,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雷锋日记八则

1958年

诗歌札记

一、诗歌包括:骚、铭、赋、民歌、古诗、绝诗、律诗、词、散曲。

二、民歌特点:语言精练,含义深远,内容丰富,押韵,易于上口,易于流传。

三、形式分为两种:1.叙事诗;2.抒情诗。

四、民歌文艺手法:

1.对照:牛出力来牛吃草,东家吃米我吃糠。

2.比喻:要说天,天最大,我们的干劲比天大!

3.夸张: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

1958年

排渍忙

垅中清水似汪洋,英雄排渍日夜忙。

稻田绿遍水排尽,活活气死老龙王。

1958年6月7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960年8月20日

望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约下来的一百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下来的一百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有些人说我是“傻子”, 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

1960年11月5日

忆苦思甜

我生于1940年12月18日,家住在湖南省湘潭专区望城县,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我。我家祖辈三代都是给地主做长工,到了荒年腊月,好久还看不到一粒米下锅,我哥哥常常带着我出去要饭。

我爸爸参加抗日斗争,1945年被日本鬼子抓住,惨遭毒打,吐血屙血而死。我十二岁的哥哥到离家几百里的津市一个机械厂当徒工,经受资本家一年左右的折磨,得了童子痨。一天,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轧断了手指,资本家看他再无油水可榨,便把他赶出了工厂。回家之后因无钱医治,死于1946年春。

我和妈弟三人,只好上街讨吃,我那幼小的弟弟受不住那种生活的折磨,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我妈被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母亲死时我还只有七岁,旧社会使我无法活下去。

1949年我的家乡解放了,乡长找到了我。我那时真不像样子了,头发长得很长,身上披了一个旧麻袋。他给我洗了澡,给我换衣服,过年还把我接到他家里做好了菜给我吃。我好像做梦一样,心里非常感激乡长,就跪在他面前。他说,孩子,不要感谢我,是伟大的党和毛主席救了你,要感谢党和毛主席。

我于1956年高小毕业,老师让我升学,我向学校写了决心,要求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去建设新农村。

1960年1月8日,我入伍了。我到了部队,首长把衣服、帽子给我一穿、对镜子一照,特别高兴,不如怎么说才好。一夜没睡,感冒了,营长半夜来查铺看我咳了几声,马上叫医生来给我看病,并把自己的被子给我盖上,使我非常感动。

1961年4月24日

我到了XX部队,好几个战友的眼神出神地看着我。其中一个同志说:“是雷锋!”另一个上士同志说:“不是,雷锋一定是下士了,哪能还是一个上等兵呢?他可能是雷锋班里的战士吧。”他们都不敢肯定我是不是。和我一同去的同志对他说:“你们不认识他吗?他就是雷锋。”我笑着和他们握了手,并问好。其中有个战友可有意思了,他伸出大拇指对我说:“你是这个,呱呱叫的,起先我们都不敢认你,想必你一定是个下士了。”我笑着回答说:“当兵很好嘛,都是为着一个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他们想我一定是下士了,也许是有点“根据”,因报纸上都宣扬过,同时党和首长都很信任,一定要提升得快一些。可是,他们没考虑到工作需不需要的问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总是想多贡献一点力量,那些个人的军衔级别,我真没时间考虑。

1961年5月20日

目前,我们的军事训练很紧张,干部战士的工作、学习简直忙得不可开交,晚饭后的一个小时休息时间,大家都主动地到地里搞生产,有些战友连上街理个发的时间也抽不出来。根据这种情况,首长给我们买了三套理发的工具,要我们自己互相理发……我利用业余时间,跑到附近的理发店,请教理发师,在理发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方法。

我第一次给战友理发时,总是感到手不顺心,推剪夹头发,一个头还没有理到一半,他说剪刀夹的头皮痛,不剪了。开头一次学理发失败了。

我鼓足了勇气,午休不睡觉,跑到理发店继续学习,在理发师的热情帮助下,一次、两次、三次,终于学会了理发。现在战友们都愿意要我理发了,到了星期六或星期日,我就忙不开。

1961年10月13日

今天可有意思,×××同志出车回来,惊奇地问这个,问那个,不知是谁给他洗了一条衬裤和一双穿得发了臭的袜子。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究竟是谁给他洗的呢?只有我知道,但是我没有说,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与土地,阳光与黑暗,粮食与生命等多组关系,既富含诗意,又体现雷锋的思考深度。

B.旧社会时,雷锋一家人生活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其父母哥弟的人生命运都走向了悲剧。

C.雷锋的家乡解放后,乡长对他的关心与教导,让他心存感激,坚定了其建设乡村的信念。

D.雷锋学习理发的片段饶有趣味,刚开始因技艺生疏被嫌弃,后因技艺提升而受战友欢迎。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则日记的文体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札记、诗歌,也有叙述性、抒情性、议论性文体。

B.加点词“傻子”“根据”的引号用法相同,都表示特定的称谓,能凸出雷锋的价值立场。

C.八则日记各有详略,短章居多,而《忆苦思甜》则较为详细地交代了雷锋的成长轨迹。

D.战士们认为雷锋一定是下士的观点,与雷锋自己的观念形成对比,使其精神更显可贵。

8.联系《诗歌札记》简要分析《排渍忙》体现了哪些民歌特点,运用了哪些民歌文艺手法。(6分)

9.请结合《雷锋日记八则》简要分析雷锋的形象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材料二:

河南君盟律师事务所李宏道(河南君盟律师事务所李宏道律师简介)

晋卿大夫里克使迎公子夷吾于梁。夷吾欲往,吕省、卻芮曰:“计非之秦,辅强国之威以入,恐危。”乃使卻芮厚赂秦,约曰:“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及遗里克书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秦缪公乃发兵送夷吾于晋,立为晋君,是为惠公。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赐里克死。邳郑使谢秦未还,故不及难,邳郑子豹奔秦。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九月壬戌,秦缪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不行,秦兵至,公窘,缪公壮士冒败晋军,获晋公以归。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打“V”。(3分)

天 A 灾 B 流 C 行 D 国 E 家 F 代 G 有 H 救 I 灾 J 恤 K 邻 L 国 M 之 N 道 O 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色指脸色,该词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一词的含义不同。

B.倍通“背”,背弃,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字含义相同。

C.信指信誉,该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字的含义不同。

D.归指返回,该字与《诗经·静女》中“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归”字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鲁于柯地会盟之时,曹沫在众目睽睽下劫持了齐桓公,达成目的后未受惩治,一切如常。事后桓公内心恼怒,但在管仲的劝说下最终履约。

B.为顺利回国,夷吾派人将河西之地割让给了秦缪公,以求得秦缪公的帮助,还许诺将汾阳城封给里克,但其归国即位后却毁约并赐死里克。

C.晋国遇到饥荒向秦国求助时,百里吴与邳豹的意见相左,秦缪公顾念百姓,不计前嫌帮助晋国,但晋国在秦遇饥荒时却见利忘义,发兵攻秦。

D.韩原之战的爆发是晋国咎由自取,虢射以天命为缘由劝说惠公攻秦,君臣将秦恩抛之脑后,最后不仅没有战胜秦国,惠公自身也被俘归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4分)

(2)邳郑使谢秦未还,故不及难。(4分)

l4.管仲劝齐桓公履约,晋惠公得秦助却背约负义,试分析并评价管仲、晋惠公这样做的出发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三、其五)①

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社②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注】①该组诗写于孝宗淳熙十三年,那时宋、金分立,南北对峙,双方暂时处于休战局面。②社,指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田”一句中的“接”字,暗示了在高田中的麦子还青,同山上的草色一样。

B.诗人通过细微观察,准确地写出了低处的水田在清明时节还没有耕种的场景。

C.“社下”一句写祭社的场面,通过写人们尽情被锣鼓,渲染出十分热闹的场面。

D.“青枝”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喝醉酒的老翁把青枝绿叶、各色花朵乱丢一气。

16.两首诗写了乡村的哪些风俗?从中可以看出农家怎样的生活状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天姥山上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气氛,并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做了铺垫。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诗中鸟是常见意象,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描绘了鸟儿于月夜悲啼和沙洲飞旋的画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还是相反呢?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不,肤浅浏览是不可能取代深刻阅读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语言学家与生理学家都已经判定,没有发达的语言系统,是不可能有深刻缜密的思想的。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最大限度调动和整合不同资源从而实现 ① ,然后去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

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深度的与认真的阅读呢?仅仅浏览,是视觉与听觉的瞬间刺激,容易停留在相对浅薄破碎的层面上。的确,在这样一个 ② 的社会氛围中,人人太过想要快速获取成功,一些不查核、不分辨、不概括、不回溯、无推敲斟酌、绝无任何解析能力更无创意的平面信息性能人已经出现了。他们离开了阅读,只有浏览与便捷舒适的扫描,以微博代替书籍,以段子代替文章,以花拳绣腿代替 ③ ,以吹嘘表演代替讲解探讨,将会导致精神懒惰。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能够参与社会建设并构建民众追求方式和生产方式由此进一岁塑造民族自尊心与自爱心的文化。所以我想强调,在触屏时代,我们的“莎士比亚”也不能失去,不要做网络的奴隶,坚持阅读,受益无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一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 ①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立体感是怎么产生的。人的两只眼之间有一定距离,看东西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像就不同,图像叠加到视网膜上, ② 。正是因为这个原理,3D电影拍摄时会用到两台摄像机拍摄,用来模仿人眼睛的视角,而在播放时,也是两台放映机可时播放,左眼只能看到左边放映机的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边放映机的图像,然后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图像叠加在视网膜上,这样三维立体的图像就出现了。

但是,在电影院看到的立体图像与平时所看的立体图像不一样。正如前文介绍,3D电影的两部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观影者的两眼之问的距离,通常这个距离会取大多数人的一个平均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于这个平均值。 ③ ,但用的3D眼镜规格是一样的,眼镜不合适就成了观影时眼睛酸胀的原因之一。其次,看3D电影时除了大量实焦画面外,3D影片还有元素丰富的虚焦布景图,这些场景会让眼球重新聚焦,进而导致恶心感。还有,看3D大片时,多数人都很容易进入剧情,心情跟着剧情跌宕起伏,再加上视觉和感官上的刺激,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眼睛眨眼频率变低,如此也容易让人头疼。所以,看3D电影时,可以选择稍微靠后一些的位置,每隔15至20分钟最好摘掉眼镜休息一下。如果感觉眼睛不舒服或有恶心、头疼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观看。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刘老师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B.请求你,看在我们相识一场的份上,就让我一个人平静地离开吧。

C.是至今日,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了电,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D.我们郑重警告辖内相关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业务活动提供经营场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文阅读Ⅱ《雷锋日记八则》中既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有具体的实际行动,雷锋的事迹和精神跨越时空,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除八则日记中显现的精神外,他甘当“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他“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做到省吃俭用,点滴积累,支援国家建设”,体现了艰苦奋平、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昆明一中2023届高三第九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C(C选项主客颠倒,依据原文,“踔厉奋发”体现在精神上是不懈怠、不满足;而不是不懈怠、不满足体现“踔厉奋发”。)

2.D(“第一次深刻诠释”于文无据。)

3.A(B选项“只要守正创新,就能创造辉煌”表述绝对;C选项,孙中山的文章中,“踔厉奋发”描述的是团体的状态,而非个人。D选项强加因果。)

4.①“自信自强”能在人民干事创业的时候提供动力;②“守正创新”能在人民干事创业的时候提供方法、方向的引导;③“踔厉奋发”要求人民干事创业的时候要有集中精力、奋力进取的精神状态;④“勇毅前行”要求人民干事创业的时候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实践品格。(每点1分,答出4点得满分)

5.①“义理”在文中指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在辨析它们的时候,文章作者明确了其在人民干事创业的过程中的侧重点。②“精微”体现在辨析相似概念的时候,抓住了概念间的细微区别,比如对“自信”和“自强”、“踔厉奋发”和“踔厉风发”的分析,都体现了这一点。(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C(“坚定了其建设乡村的信念”强加因果)

7.B(“表示特定的称谓”分析错误,应为“表示若重强调”)

8.民歌特点:语言精炼,押韵,易于上口,音韵和谐。

民歌文艺手法:①对照:排渍前的“似汪洋”与排渍后的“水排尽”形成对照,形象表现出英雄排渍的成效。②夸张:“活活气死老龙王”表达夸张、风趣。(每点2分)

9.①好学上进:雷锋学诗歌、写诗歌,升学、入伍,用业余时间学理发。②乐于助人:雷锋省吃俭用存钱为他人捐款,帮战友理发、洗裤袜。③谦逊低调:一心奉献,不求回报,不考虑军衔等级,不声张善行。(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DHL(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11.D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归”字通“馈”,赠送。

12.B 夷吾回国前只是答应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并未真正割地。

13.(1)土地是先君留下来的,你逃亡在外,凭什么擅自答应给秦国呢?(何以:用反问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可译为“凭什么”;许:答应;两个重点字各1分,大意2分,共4分)

(2)邳郑出使秦国去道歉还没回去,所以没有遭受此难。(谢:道歉;及:遭受;两个重点字各1分,大意2分,共4分)

14.①出发点:管仲劝齐桓公履约是看到失信背后的忧患: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的支持。晋惠公背约负义之时只看到跟前的利益,给两国关系埋下了隐患。(2分)②评价:管仲目光长远,惠公鼠目寸光。(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做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以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可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誉,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把土地还给鲁国。”于是,齐桓公就归还了占领的鲁回的土地。

材料二:

晋国卿大夫里克让人到梁国去迎接公子夷吾。夷吾想回晋,吕省、郤芮说:“估计不去秦国,借助强国的威力回晋国,恐怕很危险。”于是,夷吾让郤芮用厚礼贿赂秦国,并约定:“假使我能回到晋国,愿把晋国河西之地奉献给秦国。”夷吾还送给里克一封信说:“假使我真能即位,就让我把汾阳之城封给您。”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夷吾回晋国了,立他为晋君,这就是惠公。惠公夷吾元年,夷吾派邳郑向秦君道歉说:“当初我把河西地答应送给您,今有幸回国立为国君。大臣说:‘土地是先君留下来的,你逃亡在外,凭什么擅自答应给秦国呢?’我力争也无用,所以向秦道款。”同时,夷吾也不把汾阳城封给里克,反而夺了他的大权,赐里克死罪。邳郑出使秦国去道歉还没回去,所以没有遭受此难,邳郑的儿子邳豹逃到秦国。四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购买粮食。秦缪公询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频发,各国都可能发生,救灾助邻是国家的道义。给晋国吧。”邳郑的儿子邳豹却说:“应该趁此机会攻打晋国。”秦缪公说:“晋君确实令人憎恨,可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最终将粮食给了晋国。五年,秦国也发生饥荒,请求从晋国购买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竟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我们粮食。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反而派军攻打秦国。秦缪公非常生气,九月壬戌日,秦缪公、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惠公的马重,深陷在泥里无法跑动,秦军赶来,惠公十分窘迫,缪公的勇武士兵拼死打败了晋军,俘获了晋惠公返回秦国。

(2)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D(“老翁把青枝绿叶、各色花朵乱丢一气”错。根据诗意,应为孩子们斗百草后,把辛苦找来的青枝绿时、各色花朵乱丢一气就算完事)

16.风俗:①清明时节,农人趁农闲以踏歌、椎鼓的方式庆祝节日;②春社时节,农人们通过祭社活动,祈祝丰收:焚化纸钱,向神表示敬意;农人饮宴;孩子们斗草。

农家生活状况:从诗中可以看出农家在暂时的休战空隙安定、祥和的生活状况。

(每答出一点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又闻子规啼夜月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①融会贸通②急于求成③真才实学(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9.(参考答案)①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②文化是能够参与社会建设的,③它能够构建民众的追求方式与生活方式,④并进一步塑造民族的自尊心与自爱心。(每句1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0.①设问: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的形式,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深刻阅读作用的效果;

②比喻:连用四组比喻,把经典作品比作“花朵”“金子”“火焰”“匕首与针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经典作品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感受和想象。(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C(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和C项中的“我们”泛指所有人。A项中的“我们”指除刘老师外的所有学生;B项中的“我们”指对话中的双方;D项中的“我们”指具有特殊职能的一类人)

22.(参考答案)①会觉得眼睛酸胀、恶心、头疼;②因此能产生立体感;③每个观影者两眼间距不同(每句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