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

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中原区律师事务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30 08:36:06 浏览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时光追溯到60年前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1949年5月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新乡和平解放了,而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民族工商业受到严重摧残,仅一家工厂勉强开工,其余悉数倒闭,商店关门,市场萧条,民不聊生。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是摆在中共新乡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国民党反动派的蛊惑,再加上对人民政府的不了解,新乡的民族资本家们惶恐不安。或有意拖延拒不复工,或变卖家产大肆挥霍,或全家老小携款外逃,其中只有一人气定神闲,正在积极准备恢复生产。早在抗战时期就与共产党有过秘密的接触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他就是被后人称为“新乡工业之父”的民族资本家——王晏卿。

  这位气度不凡、一身胆识的儒雅商者,曾在旧中国的新乡商界叱咤风云——

  中原金融界巨擘

  王晏卿,名静澜,字晏卿,生于1887年,卒于1984年,祖籍新乡县络丝谭村,世居城郊姜庄。

  翻开新乡市档案馆泛黄的书页,大事记中清晰地记载:1912年,即民国元年,新乡同和裕银号创立,王晏卿任总经理。银号经营存放汇兑业务,以新乡为中心,北伸平津,南延沪宁,东至新浦(现属连云港市),西到陕西西安,共有分号40处。同和裕同时兼有工业、商业、学校、医院等企业105家,从业人员多达3000余人,先后经营21载,于1933年倒闭。

  

  1903年,王家的银楼多了一个小学徒,这个小学徒就是王晏卿,年仅16岁的他把账目管得井井有条。可在大人眼中,他始终是个毛孩子,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聪颖好学的小学徒日后会称霸中原金融界。接管父亲的银楼,做个本分的小生意人,并不是他的最终理想。两年后,他进入本地最大的商号,9年过后,他成长为一名谙熟各种工商业务的年轻商人。

  “创办银号,汇通天下”,他的志向随着他的成长越发明确。1908年,清政府因修建铁路占土地,赔给王家现大洋4700元,加上父亲的积蓄,共有现大洋8800元。王晏卿决定联合富户赵安侯、姜含清、杨永祥共同创办银号,即使父亲坚决反对也没能动摇他创业的信心。

  为使同和裕在金融界占有一席之地,王晏卿另辟蹊径,开拓汇兑新业务,兼搞商品贩运。凭着过人的胆识、严格的管理、诚信的经营,同和裕异军突起,如同一条游龙威震中原。自1915年始,同和裕迅速扩展全国,北平、上海、哈尔滨、南京、济南等各大城市皆有分号,其经济势力在中原银号中首屈一指,就是1930年进入内地金融界的官僚资本也难与之争雄。与此同时,同和裕兼营粮食、棉花、五金、纺织、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20家工商企业。同和裕银号已由单纯的银钱业发展为现代化银行、综合性的工商业集团,王晏卿乃是中原金融界名副其实的巨擘。

  

  新乡工业之父

  同和裕的兴旺始于中原,王晏卿的根扎在新乡,就像文艺作品中演绎的晋商形象,走南闯北、奋发图强的王晏卿同样眷恋着家乡草木。

  “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王晏卿不满足于一人享受外面世界的繁华,他发誓要把家乡父老从未见识过的现代文明带回新乡。伴随着同和裕的发展壮大,他在新乡接连创办了同和裕火柴厂、同和裕药铺、煤厂、百货商场、纺织厂等20多家企业。

  当时商界有一种不良倾向:从事商业体面易赚钱,兴办工业费力又赔本,所以多数商人热衷买卖,不喜创业。而王晏卿却深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在朝鲜、日本考察时,他目睹国人所受的外辱,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也更加坚定了他兴办实业的决心。

  1912年到1933年,他在新乡创办9家工业企业:

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中原区律师事务所)

  1926年,他创办新乡首家也是惟一一家文印所,与政府、学校来往密切,并出版工商月刊,兼印同和裕职工学校教材;

  1929年,他创办新乡首家机械制造厂——万顺机械制造厂。该厂生产的机械远销省外,解决了新乡各企业以高价从外埠购买机械的难题。

  1931年,他审时度势,创办新乡首家水电公司,使新乡工商企业第一次用上电动力,新乡的马路上第一次有了路灯。与此同时,他开办了新乡首家电话交换所。

  这些工业企业的创办奠定了新乡早期工业的基础,王晏卿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新乡工业之父。

  “得志当为天下雨,为公即为私,为人即为己。”王晏卿在发展工商业同时,不忘投资社会公益事业。1925年,他投资创办静泉小学,1928年,又将其扩展为中小学(即现在的新乡市第三中学和姜庄小学)。1930年,他创办了新乡首家中国人自己的、面向大众的西式医院——睟南医院。1931年,他经过考察后出资进行黄河改道直泻入海工程,造福家乡父老。此外,他还创办了会计职业学校,捐资兴办新乡首家社会福利院,捐资建立河朔图书馆。

  弃暗投明的爱国者

  1933年,生意兴隆的同和裕受到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无情挤兑,王宴卿本人也被羁押于看守所。当年8月,号称 “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派人到狱中私访王晏卿,劝其与之合作,并许诺代同和裕偿还一切债务,被王晏卿婉言拒绝。10月,王晏卿被判无期徒刑,转押于新乡监狱。1938年,新乡全面沦陷,国民党政府抵抗不力弃城而逃时开监放人,王晏卿出狱。不久,日本人在新乡成立维持会,委任王晏卿为县财政科长,他对维持会极为不满,借口逃往汉口。

  1942年,长期受到国民党官僚资本家压榨的王晏卿在汉口与中共新乡地下党员有了密切接触。当时,中共党员王锡璋(解放后曾任新乡市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蔡志康夫妇向豫鄂抗日根据地转移途经汉口,在王家暂住月余。1943年,王锡璋在樊口市遇险,王晏卿出资营救助其脱险。在王锡璋的介绍下,王晏卿于1943年开始了与抗日根据地的秘密贸易。次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5次深入根据地,与时任八路军359旅司令员的王震同志共商如何开展边区贸易,对打破当时日寇对根据地的封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后,王晏卿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凭借自身在新乡工商业界的崇高威信,他为恢复生产、维护经济秩序继续作出贡献。他先后出任中原纺织公司、平原房地产公司、维新机械厂总经理。1950年,新乡市政府号召将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以发展内地经济,时年63岁的王晏卿再次出马,在他的积极参与下,上海诚法纱厂顺利迁至新乡,更名为中原纺织公司。1952年9月7日,新乡市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王晏卿被推选为主任委员(即工商联主席),负责协助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商业者贯彻党的政策。

  王晏卿是奋发图强、诚实守信的金融界巨擘,是实业报国、回报家乡的现代工业之父,也是投身抗日、心向光明的爱国人士。解放以来,他历任新乡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平原省法律审查委员会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委员、省政府委员。

  1957年,王晏卿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多次受到批斗。1979年,党和政府为他彻底平反,又先后担任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1984年2月,王晏卿老人在新乡无疾而终,终年97岁,墓志铭上书:“为人耿直、胸怀博大、宠辱不惊、自强不息”。一代杰出豫商的传奇故事就此画上句号。

  ------分割线,不分感情-----作者观点,不代表宏承号的观点-------

  中国素茶领导品牌--“宏承号”,是拥有1500年历史的皇家素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茶界高端人群喜爱的茶叶品牌。

  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你问河南中原第一大律师是谁我,宏承号和其它茶比,有什么区别,我说宏承号没有他们那些臃肿艳俗的部分。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