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心理学案例

消费心理学案例(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7-29 13:36:05 浏览1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营销

案例

洞察

本文由销售与管理

战略合作伙伴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首发

  有一个日用品厂家推出了一款200元的沐浴露。质感效果都非常好,但购买的人却寥寥无几。

  原因何在呢?因为大多数用户当前使用的是香皂,而且价钱非常便宜。长期以来,用户对香皂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消费习惯。因此,突然出现一款200元的沐浴露,用户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那怎么样才能让用户接受这个价格呢?做了很多广告、花了很多钱也不见效果。一个广告文案只用了一句话就让这款产品卖脱销。

  他说:“你用着上千元的香水,但却用两块钱的香皂”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里面其实大有学问,至少经过了三个分析思考的淬炼。

  1

消费心理学案例(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了解用户,分析用户的当前状态:

  用户真的消费不起200元的沐浴露吗?

  显然不是。很多女性用户使用的香水动辄上百上千,使用的护肤品动辄上千上万。所以,用户并不缺乏实际购买力。只是这款沐浴露的之前的宣传文案没有击中用户的痛点,因此无法使用户摆脱固有的消费习惯,也就无法让用户产生实际购买行为。

  2

  暗示用户,提醒用户不合理的状态:

  用户能够消费得起上千元的香水,收入与身份应该都处于一个中上阶层,然而使用两块钱的香皂与用户的收入水平及身份都不相称。当然,用户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合理性的存在。所以,必须要指出这种状态的不合理性。

  3

  推出自己,用自己的产品填补不合理:

  指出这种状态的不合理性后,接下来就告诉用户自己的产品能填补这种不合理。同时使用上千元的香水和两块钱的香皂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同时使用的是200元的沐浴露,那么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将被打破。这也在暗示用户,选择所宣传的产品是正确的。这样一来,用户的固有消费习惯将会被改变,两块钱的香皂最终会被200元的沐浴露替代。

  经过层层深入地逻辑策划,最终将用户从固有的消费习惯中解放出来,让用户主动接受新产品,200元的沐浴露大行其道。

  如何了解用户,分析用户的现实状态

  要掌握这层层的逻辑。首先,我们要学会分析用户的现实状态,分析用户的当前状态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1

  分析用户当前的消费状态

  每个用户都会有一个当前的消费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影响用户这个消费状态的是用户的消费习惯。很有可能,这个消费习惯与用户的收入和身份并没有关系。用户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消费习惯,是由长年累月的经历所致。

  例如,潘石屹曾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的他依然爱吃馒头、稀粥,而非面包、牛奶。显然,潘石屹的这种消费习惯乃至生活习惯与他的收入和身份并没有关系。他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生活习惯,在于他从小就吃馒头、稀粥,是一种长年累月的习惯使然。

  2

  分析用户当前的身份状态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身份,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消费理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用户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用户接受一个新产品,难度相当大。因此,分析用户当前的身份状态,帮助用户认清现实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苹果手机风靡全球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使用苹果手机已经成为时尚、高端的代名词。很多影视明星、商界大佬都在使用苹果手机。如果有一位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在自己的新品发布会上,却拿出了一部苹果手机,那么这个行为与他的身份就极不相符。如果连他都不信任自己的产品,又怎么能吸引用户来购买其产品呢?

  所以,分析用户当前的身份状态,也能让用户认识到当前状态的矛盾性,从而促使用户去消费新产品来改变这种矛盾状态。

  3

  分析同阶层人的当前消费状态

  仅仅分析同一阶层人的消费状态,或许说服力不够。那么,为了充分说服用户,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试想,当你去旅行社咨询境内游时,有人告诉你,以你现在的收入和身份,你应该选择出国游。而另外一个人告诉你,与你同等收入、同等身份的人都选择了出国游。哪一种说法更能打动你?显然是第二种。

  暗示用户,提醒用户不合理的状态

  吴晓波有一次看到女儿在淘宝上买钱包,于是他对女儿说:“按照咱们家的收入水平,你应该买一个500元的钱包,而不是5元的。当然,你要是敢买一个5000元的钱包,我一定不会饶你的。”

  因为在吴晓波看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树立消费理念才是正确的。以吴晓波的收入水平,他女儿买一个500元的钱包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并且,这种消费行为能促进经济发展。如果每一个能买得起500元的钱包的人都选择买一个5元的钱包。那么,这种消费理念不合理。

  当然,用户自己不一定会意识到这种不合理性。所以,这是文案策划者需要挖掘的内容。当文案策划者找出这种状态的不合理性,并呈现到用户的面前,就成为了一种促进用户购买行为的有效刺激。

  推出自己,用自己的产品填补不合理

  对于文案策划者来说,用自己的产品填补不合理状态是文案策划的最终目的。之前的一系列分析都是为这个环节做准备的。所以我们必须着重强调三点定位:产品档次、产品功能、产品使用人群。

  1

  产品的档次

  卖香皂在文案中重点介绍自己产品的档次,200块的沐浴露档次和2块钱的香皂是不一样的。

  让用户意识到使用这样产品后,才符合自己的身份,能摆脱不合理的状态。这样一来,用户才能真正地接受该产品,最终购买该产品。

  2

  产品的功能

  为什么说产品的功能也能填补不合理呢?不同的人群对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当你向一个软件开发师推销电脑时,你要说该电脑配备了最新的软件装置,并且以后都能免费升级软件。而面对游戏玩家时,你需要说,这款电脑运行速度非常快,玩大型游戏绝不会出现闪退、卡顿的现象。

  3

  产品的使用人群

  对于人群的定位异常重要。如果文案中指出该产品的使用人群普遍为中高阶层。那么,那些自认为处于这一阶层的用户看了你的文案后,就会认为这种产品适合自己,也会主动选择该产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对从众心理的应用。而这种心理在促使用户消费的作用上,的确功不可没。所以,文案策划者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一种心理,从这个角度来使自己的产品填补用户的不合理状态,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只要掌握这背后的逻辑关系,并有效地利用这种逻辑思维去策划,那么就能一步一步地将用户引入到你所设定的思维圈中,让用户固有的思维习惯和消费习惯得到改变,做到这一点后,营销的目的自然就能达到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见《软文营销应该这样做》一书)

  

  推荐语

  ◆不讲概念,不讲理论,100多个案列教你一句话打动客户。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