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全真教极其衰微河南息县律师事务所的年代河南息县律师事务所,所以关于全真教活动的资料记载河南息县律师事务所,实在太少。有明一朝,虽然道教兴盛,但主要以正一教为主。全真因为与元室关系甚近,故而朱元璋则对全真教有所抵议。今将收集到的可见资料,汇集成册,以探寻明代全真教活动之史实情况。
武当全真道的中兴者
张三丰祖师
张三丰:为隐仙派与全真派的重要传人及中兴者,亦为武当派的开山之祖。本名通,字君实或君宝,中国辽东懿州人(今辽宁阜新)。元季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因号三丰子。张三丰卒于明天顺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武当高道
丘玄清
丘玄清(1327-1393),陕西富平人,初从黄得祯出家,为全真道士,从名字看,当属龙门派第四代。洪武初游武当,师事张三丰,因张三丰之盛名,被荐为五龙宫住持,有司又以贤才荐为御史,后转太常卿,封三代,为明代全真道士中官信最高者。《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云:“上以二宫入赐之,丘(玄清)度不能辞,遂自宫。今观其遗像,真俨然一妪也。”并为谓京师之“燕九”节,都下耆旧谓因全真道士丘玄清以是日就阉,故名“阉九”(正月十九),转为“燕九”,成为京师一大节庆。
武当高道
孙碧云
孙碧云,号虚玄子,陕西冯翊人,今大荔县。道教《诸真宗派总簿》作"石碧岩"。生于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至正五年(1345)。在家时"幼即慕道,年十三入华山为道士。明任自垣撰《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孙碧云:"幼年颖悟,愿欲学仙,遂入西岳华山,寻镬刀之踪,追希夷之迹,岩栖屋树,服气养神,探黄老经旨,《周易参同》与夫儒释,诸子史书,罔不熟读,研精覃思,固有年矣"。史载,"明孙碧云。冯翊人,年十三入太华,半截山修道,遇张三丰授以道术,居武当山,洪武中征入京师,赐衣膳。永乐时屡敕褒宠,赐袍笏。号玄虚子,敕听归山,临别制诗以送,又命访张三丰,赐敕四道,景帝时亦遣问赐则赉其徒,为建万寿宫,储诸法物,录旧志。孙碧云擅于养生,又喜博览群籍,这在道教史上,乃有名的人物也。继承陈希夷,张三丰一派薪传,正所谓学有渊源,丕振宗风。其道绵长矣!又孙碧云逝于"永乐十五年(1417)",谓门人曰:教门已兴,吾将往矣(日),翌日更衣沐浴,焚香遥空礼谢,端坐而逝。驸马都尉沐公,礼部尚书金公,侍郭公,闻讣,嗟悼不已。故会葬桧林庵,太易子作《碧云集》行之于世。《山志》享年七十三岁。
武当高道
李希素
《武当山志》所载全真道士李希素(1329-1421),于洪武初住持五龙宫,因遣道士进贡榔梅果,入朝谢恩,颇蒙礼遇。李德,原为陕西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士,后师事武当山紫霄宫曾仁智学清微雷法,为湘王所重,请住荆州府长春观。又据《松江府志》及王逢《梧溪集》,有全真道士彭通微(1307-1394)号素云者,元末游武当,师紫霄宫张真人,后赴细林山,曾蒙明太祖召见,赐号明真子。
崂山护国天师
孙玄清
孙玄清(1517-1569)。据清人梁教无《玄门必读》,孙玄清字金山,号海岳山人,青州府寿光县人,自幼于崂山明霞洞出家,师事李显陀,后游铁查山云光洞,遇通源子授以天门升降运筹之法,复遇斗篷张真人谈修真口诀,豁然贯通。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北京白云观坐钵堂一载,“大着灵异”,赐号“护国天师左赞教入紫阳真人”,其得赐号,是因祈祷求雨有验,与正一道士之得封号者同途。孙玄清本属龙门派第四代,其后学别立法派名“金山派”或曰“崂山派”。
崂山太和真人
徐复阳
徐复阳,字光明,号太和子,又号通灵子,明代莱州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年)二月十四日生,幼年双目失明,精于医卜,游食多方,后流落到即墨鹤山,被鹤山遇真庵道士李灵山收养为徒。李灵山系邱处机所创龙门派的传人,莱州府昌邑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本名李来先,灵山乃其字,号疑真子。徐复阳得李灵山秘方治疗,后双目复明,遂在鹤山遇真庵的鹤山洞中面壁9年,又至明霞洞和太清宫潜修。功成后,仍入主遇真庵,创法派为“鹤山派”,亦称“崂山派”。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五月二十日逝世,年80岁,敕封为“中元永寿太和真君”。著有《近仙客词》。
崂山普济真人
齐本守
齐本守,字养真,号金辉,又号逍遥子,明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县)人。性静默,厌世俗。明万历年间,随同其师白不夜由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来崂山。尽览崂山之胜景,至太清宫西北天门后,爱其两峰峙立,并有邱长春真人之题刻,更见该处之先天庵幽静绝尘,遂留居于此。齐本守在先天庵修行期间,多事劳苦,广行方便,自食糠秕,供人米粮,同居道众,皆为钦感。他以21年之艰辛,亲手为先天庵增建殿宇三间及两廊配房,意志之坚,令人敬佩。齐本守晚年居太清宫,故太清宫一度称金辉派道观。万历三十年(1602年)齐本守去世,敕封“上元普济道化真君”。其遗留之法派称金辉派。
崂山扶教真人
耿义兰
字芝山,号飞霞,又号灵应子,明代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生于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十八日。嘉靖年间进士,后弃家入道,从师太清宫道士高礼岩,偕师同去华山北斗坪挂单10余年,拜赵景虚学道说法,后辞师入京都白云观丛林挂单,参访道理玄学。未几即归崂山,隐居慈光洞、黄石宫等处静修。万历十七年,耿义兰与贾性全、刘真湖、张复仁、谭虚一等道人上书县、府,控告憨山和尚在道院建佛寺。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耿义兰赴京城上控,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朝廷降旨毁海印寺重建太清宫,敕封耿义兰为“扶教真人”,应耿义兰之奏请,皇帝又赐《道藏》共480函,并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永镇太清宫道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十月十五日耿义兰去世,年97岁,葬于三皇殿前,今太清宫三皇殿西厢为“耿真人祠”,内祀扶教真人耿义兰之神位。
茅山全真道祖
阎希言
《诸真宗派总簿》谓为龙门“复”字岔派分支,在茅山乾元观。此“阎祖”据清笪蟾光《茅山志》卷九,当为明嘉靖、万历间道士阎希言。该书据明王世贞《囗州续稿·阎道人希言传》称:阎道人者,名希言,不知何许人。自言家山西。年二十七八时,成瘵几死,遇师诲以坐功,得无恙。嘉靖乙未(1535)、丙申(1536)间,去家学道。后从湖北武当至江苏句曲乾元观,顶一髻,不巾栉,身著粗布夹衫。盛暑辄裸而暴日中,不汗,穷冬间凿冰而浴。绝不为人道其所由得,叩之以延年冲举之术,亦不应。唯劝人行阴骘,广施予,勿淫勿杀,勿忧勿恚、勿多思而已。于万历十六年(1588)卒。传有弟子舒本住、江本实、王合心等。
茅山阎祖法裔
舒本住
笪蟾光《茅山志》卷九云:舒道人,“名本住,号一庵,金陵人”。“晚而慕道,浪迹诸名胜,至三茅郁冈之下,……结茅而栖。坚意精心,凡十余年。而道人阎希言者,始来自终南,丰腹重颔,不冠不履,舒知其不凡,拜为师。遂相与胼胝,兴复古乾元云。……与江文谷同为希言高足弟子,享年九十有六。”又云:“江道人,名本实,号文谷,苏州玉田人。早岁弃家学道,万历壬午(1528)至郁冈师希言。尝言人生未尝无死,有尽形骸,人死未尝无生,当存精气,乃于洗心池旁培小阜祀重阳,因迭石塞牖,趺坐于中。谓其徒:每日向牖呼之,应则已,不应则入收敛遗蜕。凡呼之三年,乃不应,启石视之,坐蜕矣。故称为活死人墓。”著有《华阳真诲》行二世。
龙门第四代律师
周玄朴
周玄朴,号大拙,陕西西安人,受教后,仍居青城。明景泰元年(1450)以后他适,不知所终。此后,龙门派第五代分张静定和沈静圆两支传播。
龙门第五代律师
张静定
张静定 (约1390——1522) 明朝浙江余杭(今杭州市)人。原名宗仁。号无我。《金盖心灯》载:其世代业儒,精通性理之学。永乐年间举明经,隐居不仕,讲学于苕溪。父母双亡后,弃家云游,参访高人达士。至天台山人道门,精八元阳经及丹诀,著述颇多,皆毁弃。后游青城山,见周元朴,慕其道德高尚,遂师事之,仍还天台隐居。景泰元年(1450)周元朴遣徒召静定至青城,授以龙门大戒。于嘉靖元年(1522)以教传赵真嵩。嘉靖元年(1522)七月逝世。是为龙门第五代律师。
龙门第六代律师
赵真嵩
赵真嵩 (?—1628) 明朝山东琅琊人。原名得源,号复阳子。《太上律脉源流》载:年二十,精通经史,博览道释要典。年二十五岁,父母双亡,遂弃家出游武当。至茅山阅道籍。遇张静定,慕其道德,遂请皈依。静定乃改名为真嵩,授受戒旨,嘉靖二年(1523)至王屋山,精修法要,习大定三年,嗣是六通具足。崇祯元年(1628)传其道与王平(王常月真人),乃返天台,旋入王屋山而终隐。是为龙门第六代律师。
龙门第五代宗师
沈静圆
沈静圆(?—1465)明朝江南句容人。祖籍太原。字哉生。原名旭,晚号顿空氏。幼时父母双亡,扶柩归葬山西,路遇天台山道士张静定,语以要语,遂有出尘之志。《金盖心灯》载:正统十三年(1448)出游青城山,又遇张静定,引之师事周玄朴真人,改名静圆。景泰二年(1451)南行至天台,居桐柏山中。天顺三年(1459)至金盖山,居书隐楼,道价日盛,从学者日众。成化元年(1465)春,遇华亭卫真定于语溪,遂携至南宫,授以宗旨元脉,不久谢世。是为龙门第五代宗师。
龙门第六代宗师
卫真定
卫真定 (1441——1645) 明末清初嘉兴石门(今属浙江省)人。字元宰,号平阳子。《金盖心灯》卷一载:其先世居华亭,宋末元初,正节先生开白社书院于石泾塘,遂家石门。真定生性鲁钝,但性至孝。既长,欣慕方外之游,师事沈静圆,乃从师至南宫,命名真定,授以宗旨,自是修道愈勤,毫无倦志。顺治二年(1645)十月逝世,时年二百零五岁,是为龙门第六代宗师。
龙门第五代
虎皮张真人
张静虚(1432—?)明朝邳州(今江苏邳州市)人。常坐以虎皮,有虎皮张真人之号。自幼好道术,遇异人授以北宋秘传丹法,隐居于武当山,后传丹法于弟子李虚庵。详见《武当山志》。张真人传法故事:张真人走遍数省没遇见一个真心学道之人。明嘉靖帝闻知张真人有长生之术,便遣使强请求道。张真人见其非是真心学道,便假称自己不知“道”是什么,竟至三请四不传。嘉靖帝恼羞成怒,将张真人问罪发配邳州。三年后至六安州庐江县马神庙,将性命双修全部功法传授给以卖水为生的寒儒李虚庵。张真人对李虚庵说:我这一生只传了汝一人,今后汝要继续传人接续龙门命脉。
还阳真人
郭静中
还阳子姓郭名静中,河南修武人。嘉靖己未年生。方髫时,夜梦驱龙为行雨状。及长则厌薄世故,慨然欲与安期黄石游。遂弃家,去过华阴,遇异人刘,授以金丹之术兼传五雷法。由是还阳尝往来晋赵燕齐以及豫章楚粤间,踪迹灵异莫可测。善祈雨,遇旱则各省院司及州县之长吏辄走书数百千里迎还阳为祷。至则为坛以五雷法。祷时亦无他异,但结一坛,登坛以掌中雷印拊手,一拍则霹雳随起大雨如注。然霑足仅及所祷之境,他处不能得也。或求之者众,弗暇躬往,则第书一符以付之。持者方入境,而雨已集矣,其救旱神术类若此。藁邑数苦河患,还阳为作法以镇之,河徙数里,藁人至今祠祀。历城县有趵突泉,久涸,以铁符卷三纳之,泉即复出,高突过于曩时。诸如驱蝗蛾、愈暴疾、遂厉改井奇验不可枚数。天启间,过寿阳之太安镇,语镇人曰:此去西北里许,当有吾容足处。镇人如其言,筑龙泉庵於五峰山。庵成,自是乃定居焉。时晋藩慕其名,特于会柏园中创建道院延居之,未几即辞归。还阳于书无不通,尤精于《易》。其所交必天下第一流,如赵南星、郭之屏皆其友也。南星位冡宰时,欲请於上赐以真人号,会有汪文言之狱事,遂寝。明末傅山避地龙泉,知还阳道甚高,以师事之。顺治初,还阳年近百岁许,颜色少好如童子。忽一日,呼门人具沐浴,毕,端坐而化,肢体宛如生者。太安镇桥北有傅山所题“明雨师还阳先生返真之墟”碑。(按:刘䬠有《雨师传真记》,较此尤为详备,见《仙儒外纪》。)
石道人
(傅真山)别转
石道人真山者,还阳真人之弟子也。父离垢先生,母贞髦君。孕十二月而生。先是道人从叔某托朝海比丘造旃檀香佛。佛至所费过赢,中悔。离垢先生告贞髦君。贞髦君出所积簪珥资百金,请事佛。即梦,佛指以一臞老修为比丘曰以是子汝。及生道人时,见所指比丘来。俄而,龙起所居屋极,雷电大雨。道人生而雨止,生复不啼。离垢先生出卜,遇瞽比丘,告之。故瞽比丘言:但向彼道,既来,何必不啼?如所言,果啼哭。三岁时,离垢先生偶诵心经句,问道人。道人不觉应声,诵其下句。六岁见离垢先生买黄精,云服之不死,辄出入取,啖不肯复谷食。强之,乃复谷食。七岁,使就小学,凡所授书,倾注如宿通者。十五,补太青先生,小试博士弟子员。因小病,取读神僧。傅慨然神通,非难致事。二十,试高等廪。余,以举子业不足习,遂读十三经,读诸子诸史,至宋史而止,因肆力诸方外书会袁山。袁公提晋学见道人艺。以为是子忠孝人,置第一。廷于三立书院时,晋国士三百余人以道人为祭酒,而道人读方外书如故。袁公坐某御史诬逮。道人伏阙疏辨,以奇计出公。终,不告公。故马太史君常为作义士传,比之裴瑜、魏、邵。袁公补官泰州,约道人游。道人方服柏叶,辟谷,不答公书。抚军蔡公怡云修三立书院故事,复以道人为祭酒。道人虽难集,不肯衣绅衣讲学,书院人怪道人。道人善病,受道还阳真人。真人盖神宗朝雨师,赐以印剑、紫衣者,其神异见高邑赵忠毅公传。岁壬午,道人梦上帝议劫,给道人单,字不可识。单尾识高尚字,且赐以黄冠衲头。心知无功名份,遂制冠衲如梦中赐者。放榜罢,百三十岁长寿比丘贺道人,道人曰:比丘诬矣,五不中式。比丘曰:不中,故贺。道人颔之,取所制冠衲服之。甲申之变,竟服之不脱,为真道人。道人傅姓,字仁仲,一字公他,一字青主,今年六十七岁矣。戴廷栻曰:道人世家子,时洁时秽以逃于人,而畏人称其家世。人或以节义称道人,道人不受,曰:我方外人,不知节义。道人习举子业则读方外书,及为道人,乃复乙儒书而读之。道人喜游,每游诸山水胜刹,置其门不肯入。蹙眉谓同游者,是有阁有廊有池及花树。是左右向,果阁廊池花树。左右向如所度。盖近于宿命通矣。道人犹自畏,闻道而苦于情重。岂真于情,有未忘耶。吾恶足以知之,傅其出家慧根乃如此。 道家龙门派以“道德通元静,真常守太清… ”四十字为号,还阳名静中,万历时从游,常、守已有人,‘真’字虚一座,徵君至,始属之,故称‘真山’。刘雪崖记。
冲虚真人
伍守阳
伍守阳(1574—1644),龙门第八代宗师,字端阳,号冲虚子,江西吉安人。自幼持身高洁,好性命之学,志在成仙,人称其“由儒悟道、因道证果”,为龙门派嫡嗣。自谓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师事曹老师(名常化、号还阳),后又师事李泥丸,得授《东老遗书》并“五雷法”,兼习内外丹。后赵真嵩劝其至王屋山谒王常月。据称一见契合,并受三大戒。相处有年,返服还丹,自号冲虚子。为龙门派第八代律师。撰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语录》以阐扬内丹。清代柳华阳加以发挥,形成丹法中颇有影响的伍柳派。伍守阳(伍冲虚)和柳华阳,都是江西人。伍守阳在明末放弃儒业,专习全真派功法,参照禅学,曾隐居王屋山,最后得道。伍守阳后出山,传授内丹术给柳华阳。伍守阳著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柳华阳著有《金仙正论》、《慧命经》。后人把此四书合刻,称为《伍柳仙宗》。
紫气真人
李常明
李常明,原名李基,生于明朝末年,济南府阳信县美化乡红门李家庄人,进士出身。明末,抛妻别子,出家远游,先至青州,得异人宋真空真传。清顺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入东莱,访七真遗迹,至于即墨马山,后为即墨马山道教龙门派创始人.李常明道术非凡,清北海李寅宾《马山志》中记载,“初以药剂活人,后应接不暇,和土为丸,以治百病,未有不愈者”,故号泥丸祖师,其神迹颇多,不能一一列举。清乾隆版《即墨县志》载:“阳信人,精修道业,形苦志厉。县西马山创立道院居之,修桥为事,县北河、沽河、店口河、五龙河各处石桥,皆其募建。”师祖姓李氏,讳常明,济南府阳信县美化乡红门李家庄人也。少慕玄虚,当明之末,弃家远游,至青州白云洞,遇异人宋真空,而师事之,遂入道尽得其术。顺治五年,东入东莱,访七真遗迹,至于即墨。羽流接引以上马山。山中旧有玉皇、真武及金山大王等诸殿宇,岁久荒芜,断瓦颓垣,没于寒烟衰草间。又多灌狼巢窟,毒迪狐孽,时有光怪,祟及居民,殆非人所处也。师与善人刘改志等,徘徊久之,慨然有兴废举坠之思。志等皆以为难。师遂独坐山中,十五昼夜,而恶祟宁息,杳无声影,众皆讶之。师乃考寻旧址,对众约誓,择日兴工。于是檀越云集,钱米山积,凿山筑路,湮涧开基,结构三重,规模井井。四辈没不叹服。由是远近闻风,凡有难就之功,皆推师为领袖。绪绅士夫,道释两门,饭依趋褐者无虚日。初以药剂活人,后应接不暇,和土为丸,以治百病,未有不愈者。此神气之事,世所稀闻也。因以自号焉.又巨石大木,众力不胜,则告于师。师焚香咒之,运走如飞,信有神助也。其所建立修整,指不胜屈,详具碑文中。厥后从游者众,山上不容,遂于马山后,更立常住,创天成殿,以奉道母元君。上巳、重阳,士女祷祈游赏者数十人。岁以为常,至今犹然。师淡泊自奉,布衣芒履,嫌帛不挂于体,严持戒律,坐起端庄,谈笑不苟,故虽贵长者,莫不敬礼焉。师子某尝至山,及其归也,弟子私以常住金赠之,师闻而怒曰:“吾儿数百里来,子无以玉成之,反乃送于地狱乎!’’立使乘马追还其金而后已。其持法励众类如此。又性好经典,所刻皇经及三元功课等板策,皆亲手校定,端楷详密,绝胜他家。闻颜神任氏家,有抄录藏书千余卷,不惮烦费,购之至山。其笃嗜可知矣。其内修之术,有曰天有太极,为天地之根,万道之宗。岁太极,在九月千月.每月太极,在二十六日至三十日。每日太极,在戌亥二时。人在吨睡杳冥之中,百脉来朝。子时阳动,圆陀陀,光灼灼,一点灵光,气对尾闻,吸溉撮闭,回风混合,顷刻丹成矣。又日神者性也.灵也,光也,千变万化,不坏真空,收来放去,无影无踪。气者命也,母也,云也,风也。中黄玄关坤炉炼丹之所。潜溪一线,通天彻地,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入于元海,寿同日月。精者宝也,丹也,寿也,火也。先天一气藏水晶宫,子时阳动,瑞气祥普照,万圣朝真,三才入炉,炼成至宝。身轻体健,百病不生。太抵欲死则丹活,心死则神活,话死则命活,此修炼真诀也。尝作渴曰:“血气精神四种金,牢藏谨守内中寻。一心了当别无二,不费工夫道自深。”康熙十九年,师在新河,每谓弟子曰:“明年三月三日,吾将与二三子别矣。”至期果端坐而化,祥烟满室。住世百十年归,遗蜕于马涧之南,遵治命也。太史蓝公为之赞曰:“苦修正果,灵觉前知。泥丸愈病,不创元基。”邑侯黄公于师未化时,赐号紫气真人。门徒百余,散处青、充、幽、冀间,各立门墙。今嗣法者,盖以千计矣。李常明是道教龙门派第七代弟子,号紫气真人,曾为明万历年间进士,学识渊博,道法高深。尤其精通药理,善于因病施药,而且服用他所配制的药效果特别明显,常常是药到病除。时人对他的医术十分敬佩,以致越传越神,说他用泥搓成的药丸可以治愈百病,因而被称为泥丸道人。
峄山道教中兴者华山派
李教秀
峄山道观,峄山位于济宁市邹县城南12公里处,海拔582米,方圆10公里,因山中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峄山(峄绎同音)。此山兀立平川,拔地而起,洞幽玲珑,有5大奇观、7龙洞、8段锦、20名石、24景、36洞天、72庙宇以及数不尽的奇石异穴,故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称。主要宫观有白云宫、万寿宫(又名东华宫)、泰山行宫、仙人宫、炉丹峪、隐仙洞、人皇洞、唐人洞、齐天洞、道藏阁、白衣送子阁等。成祖永乐初年,因有道士参与明帝复位的嫌疑,明成祖加兵峄山,尽毁峄山宫观,殃及道众,道教活动一度沉寂。明宣德四年(1424),华山派七传弟子李教秀由华山东游峄山,重开峄山各处道观,收徒传道,主要活动在白云宫、仙人宫等处,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华山派道众达1300多人,宫观573楹,拥有土地3700亩,传七代,历时173年。
全真教南无派在明代的
历代宗师
据《南无派宗谱》载:第五代杨理信,字达修,号归源子,山东莱州人。生于大明太祖洪武乙丑十八年五月十四日。第六代胡玄宗,字范质,号昭元子,直隶顺德府邯郸县人。生于明太袒洪武丁丑年三十年三月初七日。第七代马微善,字怀精,号数一子,山东济南人。生于大明宪宗纯皇帝成化丙午三十二年三月初一日。第八代刘至洞,字永虔,号㲸然子,山东济南人。 生于大明世宗嘉靖壬午元年三月十二日”,即1522年。 第九代周妙超,字继玄,号圭精子,江苏徐州沛县人。生于大明穆宗隆庆丁卯元年五月初五日。第十代陈仙后,字性真,号赡阳子,河南彰德府汤阴县人。生于大明神宗万历壬辰二十年四月十一日。第十一代朱立刚,字一二,号荧蟾子,直隶定州人生于大明光宗泰昌庚申元年二月二十日。第十二代许去乾,字聚五,号守阳子,直隶顺德府沙河县人。生于大明怀宗崇祯癸酉六年九月十四日。
無垢子
何道全
何道全(1319 -_1399)陝有全真道者,祖貫浙之四明人也。父居錢塘,而生何君道全。君自幼修道,號無垢子,雲遊東海之上,人未之奇也。厥後西來終南,居於圭峰之墟而道成,人以為異。碑有載焉。洪武己卯孟春望後,君卒於長安醫舍。王公贈以羽化之儀禮,葬 仙之塋。歲二載,孫壽通子來,以言而告曰:曩與何君交之已久,今已去世,無復可見。噫,何君之心高哉。復拜手而囑之,乞文以冠其目。予慨然曰:道不能顯諸於形容,必紀敘其實行。予雖學陋,必本諸於言而形容之。是以今古慕道之士者,多不能有達於至道之趣。而何君達性命之理,行無為之教,庸人俗子皆仰其化,非其天性純篤,何能若是歟。賈道玄者,何君之門人也。齎藥以來,不憚千里,而必成於序。非壽通子,吾何為而作也。然壽通子之道顯,而何君之道亦顯,若合符節。自何君去後,非壽通子,正教無復可傳。何君長於壽通子,而壽通子敬禮之,往矣而又彰之,足可以知何君之德。二人交契之深,語錄之作,成於何君,既沒之後,其於教良有在焉。
混然子
王道渊
王道渊:号混然子 ,元末明初江西南昌修江 (今江西修水 )人 ,全真南宗道士。其具体生平及师承无足考 ,但在当时道教界应是个较有影响的人物 ,许多道士与他有来往 ,和他交流或向他请教修丹功法。著名道教理论学家正一道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曾对其极尽赞誉和钦佩 。撰有《道玄篇》、《还真集》、《升玄护命经注》、《青天歌注》等阐发内丹。
葆真子
阳道生
阳道生,道号葆真子,明代人,传为全真教龙门派丘处机之五传弟子。撰有《真诠》三卷传世,后收列《道臧辑要》。